2017-01-14

學琴紀錄,要不要參加檢定?

<鈴木第一冊最後一首 Musette>

鋼琴學了一年半,糖糖也在平日無間斷的練習中,把鈴木第一冊教材練得滾瓜爛熟,終於到了要進入第二冊的階段,同時期的其他孩子,也都順理成章地準備檢定:『報名,苦練,穩定地每一首不出差池的影片錄製好,寄送日本,得到檢定資格證書。』

一路以來,我們都看到孩子興奮地學新曲,勤快地練習,熟練後彈出自己的曲風,並且樂在其中,充滿成就感。如果有不錯的舞台表演,我們會鼓勵她當目標上台,直至目前為止,我們都覺得音樂能進入生活,對孩子來說,是很愉快的一件事,跟當初學琴的初衷,不偏不倚。

學琴後,習慣地養成,讓孩子學會操作"鋼琴";無論學校有沒有考試、有沒有生病,每天都在睡前練琴,沒有間斷過;習慣的養成不容易,但久了,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一坐上琴椅,就能哼著旋律,然後指尖流出音符。

表演與檢定

「表演」是依照每個人的詮釋,每首曲因為詮釋者不同,呈現不同的畫面;如同一首歌,不同歌手來唱,都有不同的魅力。但「檢定」,是在規範與要求內,穩定且正確地達到標準、規定。例如姿勢,速度,大小聲...都必須循規蹈矩。

看了幾個孩子通過檢定的影音版本,開始產生疑問:『這樣刻板地練習然後檢定,對孩子有甚麼好處?』

於是跟老師討論了一下。

檢定通過了,技巧比較紮實,音樂性提升,因為重複不斷地練習同樣的指法,手指也會養成習慣的穩定度。

但相對的,每日練習已經熟練的曲子,枯燥乏味,在速度快慢精準中挑刺,對於還無法理解檢定好處的孩子來說,同時也一邊抹殺孩子學琴的熱情。

訓練檢定的過程中,不建議學新曲,以老師的經驗,時間不夠,也沒有多餘的心力。

『樂在其中』才能長久

我很喜歡烘培與料理,每天打理家人的三餐樂在其中,也喜歡鑽研食譜,對『有興趣的菜色』會廢寢忘食地練習。但『如果不是以廚師為目標』,光是廚師考試的每道規定化菜色,絕對會立刻澆熄我的熱度。(看著自己弟弟考取乙級廚師的心路歷程,經年累月沒有打敗他,真的是真愛啊!)

『目標與動力,自己給的威力最強大』,父母給孩子的目標,也許能短暫地擠壓出孩子的潛能,但施力過當,可能會適得其反,雙方都不快樂,學鋼琴的初衷:『開心地彈出喜歡的旋律』,絕對不能消失殆盡。

於是,跟孩子討論,讓孩子知道檢定甚麼?為什麼會有檢定?檢定一定要參加嗎?有參加與沒有參加會怎樣?以及對於這一年多來學琴的感受與想法。

整理了孩子的幾個想法

聽聽她的想法

「我想繼續學新歌」「我喜歡彈琴,但不喜歡被規定一定要彈得一模一樣」「我喜歡表演,喜歡彈給大家聽」「我目前沒有想要當鋼琴老師」

討論後,我們做了約定

「老師教的,每日要正確無誤的練習」「請老師繼續教新歌」「邊學新歌的同時,邊練習舊歌」「有表演,就努力練習,彈給大家聽」

為什麼不問孩子:要不要檢定?

我們覺得,鋼琴並非義務教育,也沒有培養鋼琴家的目標,小孩並不曉得"答應後會需要付出多少努力",大人拿著『你答應就要做到』的鞭子,怕個性太認真的孩子被迫做到後從此對"檢定=枯燥無味的練習"畫上等號,。(根本就是在說我自己,難搞的小孩無誤)

目前的階段,如果志向不是音樂家養成,擁有不斷的學習動力,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。當哪天,鋼琴對孩子來說,有了階段性的目標,在那時候火力全開,我們一定支持。

爸爸,孩提時也學琴很長一段時間,他現在回想起來,練琴時是辛苦不開心的,不曉得當初檢定是為了什麼,最後果然走上『課業變重興趣變多然後就放棄』的路。現在別說彈一曲,連基本的都忘光光,只有可惜啊!